货币双轨制什么意思?(外汇额度 价格双轨制)
货币双轨制什么意思?
1981-1984,开始尝试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但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采用了对外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和官方公布牌价并存的双轨制;
1985-1993,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实质性改革和典型的价格“双轨制”时期;
1994-2005.7.21,汇率并轨,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7.21-现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贸易一体化推动了货币一体化。当贸易关系加强时,同主要的经济伙伴分享一种共同货币自然会带来利益,因为利用汇率差别转移资本的成本会变得更高。
许多人认为,2005年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加强拉美同占统治地位的美国市场的贸易联系,并加速这个地区的“美元化”。拉美经济“美元化”的提出是有深刻背景的。
20世纪7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价格多变,本国货币大幅贬值,为了保值,商店里的买卖用美元,房东确定的房租也以美元计价,甚至企业之间达成的合同也用美元计价。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超级通货膨胀”的影响,拉美许多国家开始采用“双轨货币制”,本国货币与美元同时流通。以阿根廷为例,该国的汽车、房地产贷款以及银行储蓄中,美元所占比例达65%,本国货币所占比例还不到一半。这种“双轨货币制”为拉丁美洲“美元化”奠定了基础 。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快速发展,基本取消了对外币存款的限制,结果,外币存款急剧上升。拉美一些国家外币存款占本国货币的比例在1990—1995年期间达到了30—60%。
由于外币存款的限制被取消,居民就有机会将其资产多样化,或将其海外存款调回。再加上高通胀,居民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经济生活中使用美元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介绍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货币双轨制是指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因同时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运行机制而形成。
双轨制的实施是当时中国经济形势下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它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
虽然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这种代价是转型过程所必需的,制度的变革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中国外汇管理实现“双轨制”并轨是哪一年?
1994年1月1日 据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结束1988年设立外汇调剂市场以来我国正式实行的汇率双轨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汇额度 价格双轨制计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